人常常桎梏于平衡法则。
人常常被平衡法则所败。
或许平衡就是一种潜规则,你永远无法突破。
相传,周庙里有个器皿叫“右坐之器”。这个器皿很奇特,水注得太少就倾覆,水注满了也倾覆,水容量恰到好处时才平衡。有一天,孔子带弟子到庙里看这个器皿,他让人取来一瓢水试验,果然如此。孔子慨叹说,这同做人一样,满了就要倾倒。
平衡法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精神,是和谐发展的一种境界,是与人交往的一个尺度,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原则,是人生追求的一个目标,是物欲横流时代回归自然本真的一种状态。
所以,很多人、很多事,因为平衡而牺牲。
社会学家提出了三大平衡法则:一是付出与收获的平衡。如果获得的地位、金钱、名声超过了自己的付出,超出部分就会被社会或他人削去。二是保持自我与他人的平衡。满月则亏,一个人的财富太多、权力太大、功劳太高,就会有溢满之患、盛极之患,与人失衡之患。三是第三势力平衡。所谓第三势力是指在对立的两大势力之外寻求或扮演平衡这种对抗的第三势力,以保持势力均衡,维护自身安全。
所以,很多人、很多事,因为平衡而获利。
许是因为太清醒,所以会有难过。
许是因为被平衡,所以会生倦怠。
而事实上,千百年来,平衡法则一直受人推崇。
学会自我的平衡,是应对周遭平衡与被平衡的唯一途径。
多元世界本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混合体,人与自然、生老病死、新旧交替、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分配不公、优胜劣汰等各种矛盾都需要平衡,紧紧围绕事物演变的客观规律,在平衡各种极端中寻求发展,是终极平衡。
视平衡为一门艺术,一种美感,一丝恬淡,一份成熟。
名之所在,与人同分。
利之所在,与人共享。
持盈保泰,求和持中。
已有0条跟贴